“在精準幫扶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2020年全面實現脫貧目標,這是新洋農場有限公司黨委做出的莊嚴承諾。面對并不輕松的扶貧任務,農場有限公司按照集團公司精準幫扶要求,不斷轉變觀念、開拓思路,拿出硬辦法,全力推進,突出“造血”, 產業扶持脫貧、崗位開發脫貧、技能提升脫貧……吹響扶貧攻堅新號角。
生態養雞成為循環致富新路子
四月的新洋,一片生機。在新洋生態雞養殖基地,郁郁蔥蔥的樹木花草下,一群群可愛的母雞一邊悠閑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一邊啄著草叢里的蟲子、野菜等,這里就是新洋農場有限公司職工祁兆花的林下生態養雞場。告別傳統的圈養模式,林下生態養雞場成為一家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十年前,有著簡單養雞經驗的祁大姐看上了林下養雞空氣好、無污染的優勢,在新洋承包了40余畝林間隙地開始養殖生態雞。在林下養雞,每年可養4至5茬,一年下來能有十多萬元的收入。樂呵呵地望著在生態林中散養的母雞,她對筆者說,現如今人們對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吃飽吃好,而且要吃得安全、放心。去年起, 從養殖傳統雞,成功轉型為養殖藏土雞,人們對這種雞的評價比較高,眼下,她養的生態雞賣到了全省各地,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生態養殖戶。
去年新洋頒布《關于加快發展林下經濟的意見》后,許多轉農職工表示:“有好政策幫扶,生態養雞大有"錢"途!”這種生態養殖經營的發展模式,使得林下養殖、林下種植、生態旅游在新洋悄然興起,成為新洋人民的“綠色銀行”。
大棚西瓜鼓起了轉農職工錢袋子
在新洋無公害高效農產品生產示范園內,種植戶們搶抓當前大好時機搭建鋼架大棚,培肥育土,移栽蔬菜苗。這是新洋奏響“調整產業種植結構,提高土地產出效益”進行曲之一。“感謝新洋領導的關心和幫助,感謝公司出臺的優惠政策,鼓勵我們創業,支持我們走產業脫貧之路。”返鄉創業職工老吳說起自己的創業故事時,言語間充滿了感激。”城西居民老夏說:“我今年都60多了,干活出去打工也沒人要了,我們在新洋高效示范基地做工,收入一天能有一百左右呢,年齡大了,走遠處也不行,兒女不放心,在門口打工,好著呢。”
今年伊始,新洋承包土地1000多畝給轉農職工搞西瓜種植,促進就業100多人,通過目前長勢和市場行情,今年效益應該還不錯。近年來,新洋積極響應集團公司精準幫扶號召,做好產業扶貧、技術支持,推進高效農業發展,促進職工增收、公司增效。
2017年,公司先后出臺了《精準幫扶實施意見》,明確了幫扶政策和措施。鼓勵職工創業致富, 減少職工投資風險,通過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不僅使職工取得了客觀的經濟效益,也帶動了一批致富能人回鄉創業,增加了職工收入,鼓起了鄉親們的錢袋子。
百畝藥用菊花喜獲豐收
菊花,在大多人的腦海里,都是用來觀賞的,可是在新洋人的眼里,它還是“搖錢樹”。“這菊花都是在新洋林間隙地中長出來的,你聞聞,多香!”種植戶李師傅笑呵呵地說道。“新洋林業發達,但有很多閑置不用的林間隙地,沙土地土壤,最適合中藥材種植。”林業公司經理田峰秀介紹。
菊花種植、管理比其他農作物要簡單,投資也較少,還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由于天氣適宜,管理得當,菊花長勢良好,每株菊花開花都在150朵左右,去年新洋林間隙地共出產了6000多斤干花,如果按照一等品來銷售,每斤能賣到上千元。
近年來,新洋把發展林下經濟、提高復種指數作為推進職工增收致富的民生工程來抓。通過宣傳發動、做好市場調研等措施積極響應,抓好落實,因地制宜,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以菊花為代表的中藥材種植為抓手和突破口,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充分利用林間隙地的同時,也摸索出經濟、生態雙贏的路子。明年,新洋將開發更多的林下項目,把更多閑置的耕地有效利用起來,提高林間隙地的資源利用率,讓更多的職工居民從林地獲益。
像這樣通過發展高效種養殖業走上致富路子的例子,在新洋還能找出很多。近年來,新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引導職工在“十邊地”上作文章,在“示范田”里創高效,走出了職工增收、公司增效的新路子,促進了農業發展高效化。
![](/_upload/article/images/06/e0/8ae833c6484ea8c668f10df9b980/ae6c1456-3ac5-499f-be43-1965b7416ab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