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江蘇農墾創業模范”射陽縣鑫峰機械廠創辦人唐峰
五一前夕,唐峰作為臨海農場有限公司為農服務的創業典型被江蘇省農墾集團黨委光榮表彰為“江蘇農墾第一屆創業模范” 。
上世紀九十年代,他曾是臨海引進的一名大學生,管理技術能手,先后擔任過臨海農場齒輪廠廠長、海馬總廠生產科科長。2000年,農場的工業企業進入關停并轉全面改制時期,此后的10多年來,他從一名轉崗職工,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自主創業,在熟悉的領域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并作為帶動臨海職工居民再就業典型,受到臨海廣大干群的廣泛認可和一致好評。
2000年8月,唐峰和妻子雙雙轉崗,突如其來的變故對于他這么一個依靠技術生存的工薪家庭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起初,他也感到十分失落和無奈,但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勇敢地面對現實。“命運之神為你關閉了一道門,同時也為你打開了一扇窗。”經過盤算,他決定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長自主創業。當得知農場有一處廠房將出售轉讓,但10萬元轉讓費,一下子又讓他犯了愁,正常依靠工資生活的家庭,除去日用開銷沒有什么余錢,但為了實現夢想,他一方面硬著頭皮東挪西借,另一方面憑借個人信譽拿起了貸款,就這樣籌齊了創業資金。
創業之初,他的機械廠主要是依靠接洽外來機械零件加工的活,由于農場地處偏遠,運輸費用較高,長期下來,效益不是很好,僅能維持個人基本生活,加之自身是負債經營,這就逼著他不得不另謀出路。時值農場正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老式的收割機1075存在著損失率大、破碎率高等實際問題,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需要工藝改進。當他得知這一信息后,便自告奮勇地找到了農場農機管理部門,表達了自己想要推進收割機軸流滾筒改造的意向。經過兩年時間先后10多次的反復試驗和整改,難題終于被攻破了。普通收割機經軸流式滾筒改造后,其收割損失率降低了2個百分點。唐峰因此名聲一下子就打了出去,周邊農場的農機手聞訊后紛紛前來參觀學習,要求定點改造,一度時期,他先后接洽了包括江蘇農墾絕大部分農場在內的農機手400多人,共改造收割機軸流滾筒238臺套。一下子,隨著業務的拓展,工作量的增加,單位已不能滿足于幾個人的小作坊,急需技術熟練工,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和他一同轉崗的農場職工,事業的騰飛需要同事們的關心與幫助,同事們也因此得到了一份實實在在的工作。生產高峰期,工廠用工達到了36人。
創新創造沒有先例。隨著農場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圍繞著解決農業生產各環節勞動力相對不足和最高程度降低勞動強度等現實問題擺在大家面前。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唐峰進入了深度思考,也因此不斷發覺了潛在的商機,他又開始忙碌起來。近兩年,臨海積極推進解決制約場頭潮糧晾曬瓶頸的風干倉技術,他參與了項目的施工,努力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項目實施中他提出了多條技術建議被采納。同時,他開動腦筋,運用風干原理制作了“地上籠”,先后應用于包括上海農場在內計80多臺套。為改善大型收割機C230水田通過性,改鏈軌式行走裝置為后趨動計130臺套,該業務發展到鹽城境內的大部分農場。與此同時,2017年成功研發服務于種植業的秧苗土篩選機、粉碎機,今年將加工生產40臺套應用于蘇墾農發臨海分公司各大隊。
唐峰就是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依靠技術創新實現個人自主創業、價值提升的典型。現如今,他為了業務的需要,購置了第二輛自備車,機械廠外來加工業務接連不斷,農場內部的農機改造項目以及運用于農業生產環節的多種實用新型的小發明和小創造也接二連三,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隨之穩健上升。
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唐峰還十分注重公益事業。參加義務獻血的有他,向災區捐款的有他,特困幫扶的有他……下一步,他將插上事業騰飛的翅膀,鞏固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各種實用新型農機具改造成果,注冊農機具改造商標銘牌,進一步擴展企業發展的后生力量,為服務現代農業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