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2024年,大華種業推進種源核心技術攻關,獲得植物新品種權4個,通過國家、江蘇省審定品種9個。這是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農墾”)重視科技創新、致力種業振興的一個縮影。
江蘇農墾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本輝表示,“面對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時代命題,一年來,江蘇農墾圍繞科技創新體系構建、賦能產業、成果轉化打出一套‘組合拳’,催生出一個個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讓端牢‘中國飯碗’的底氣更硬,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更足。”
聚焦完善科技創新頂層設計,江蘇農墾構建“團科創委+蘇墾產研院+企業研發中心”一體化的科創體系,集團總部新設立科技信息部。召開科技創新大會,揭牌蘇墾產研院,授牌蘇墾漁業、蘇墾米業等6家研發中心,發布2024-2025年“揭榜掛帥”項目榜單,所屬企業與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江南大學、揚州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簽署重點項目合作協議。出臺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意見、專項行動方案及10項管理辦法,設立1億元科創專項資金,研發投入較2023年增長33%,開展科創項目176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級25項。
聚焦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江蘇農墾緊緊圍繞做強主導產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科創攻關。蘇墾農發推進稻米品質評價與高值化利用加工關鍵技術創新應用,破解了傳統稻米數據庫產前、產中與產后間的“兩張皮”問題。金太陽糧油在國內首創稻米油混合油精煉技術,五種食用油加工進入全國10強,研發智能化工藝控制等系統,電耗和生產成本分別降低約66.7%、50%。蘇墾麥芽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通過綠色低碳制麥技術集成研發與應用項目,年節電可達25萬千瓦時。
聚焦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江蘇農墾積極開展前瞻性、先導性科創工作,提升知識產權運營能力,授權發明專利14件、實用新型專利36件、軟件著作權5件,參與修訂國家標準3項,發布地方標準1項。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優然牧業、東米畜禽、金鯉漁業獲批江蘇省科技小院。蘇墾米業成為第一批國家級糧食應急保障企業,上市寶貝米產品,向南京部分中小學供應。金象傳動研發D53K系列新型碾環機減速機24個品種,勤奮藥業高純度氯化鉀原料藥制備工藝項目科技成果評價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科技向“新”發力,產業向“高”攀升。“我們將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堅定不移向著打造國內一流科技農業集團目標邁進,為高水平科技強省建設作出江蘇農墾新貢獻。”吳本輝說。
來源:新華日報 2025年01月22日